昨日,中關村大街,霧霾天氣中行駛的車預防癌症食品輛。新京報記者 周崗峰 攝
  新京報訊 截至昨日,此次京城重污染已持續7天。昨日,新京報記者向北京的102名私家車車主發起調查,近四成的車主在霧霾天里為減少排放而少開車。這其中,八成車主是因連續幾天霧霾不散帛琉而減少開車。
  沒有少開車的車主中,半數人認為乘坐公共交通接觸霧霾更多,開車可避免霧霾,也有兩成以上車主表示,並不清楚少開一輛車能對減少記憶體霧霾有多大作用。
  10.26%車主看到橙色室內設計預警後減少開車
  這102位受訪者包括企業職工、律師、醫生、公務員、媒體從業者及公益人士等。其中信用貸款,38.24%的受訪者選擇在此次霧霾天氣中,除限行日外,減少開車。
  這類受訪者中,82.05%的車主少開車的原因是連續幾天霧霾不散。“霧霾一直不散,減少排放,從我做起吧。”車主郭先生說,他本以為天氣能很快轉好,沒想到看新聞說會持續一周,於是主動改變了出行方式。
  也有10.26%的車主表示,是看到橙色預警後減少開車的。車主袁先生是名國企職工,自本周一以來,他都是坐地鐵上班,“黃色預警變成橙色,應該是霧霾更嚴重吧,作為城市的一分子,響應號召少開車。”
  5成車主認為開車可少接觸霧霾
  還有63名受訪者沒有選擇減少開車,占61.76%。其中,50.79%的車主認為,乘坐公共交通接觸霧霾更多,開車可避免霧霾。
  今年30歲的王先生是一名國企員工,原本他多是坐地鐵上班,霧霾天氣後,王先生改為開車出行,“從家到地鐵要走5分鐘,地鐵到單位還要走15分鐘,上次這麼去上班,覺得鼻子、嗓子都特難受。”王先生說,開車上班,他可以從家的地下車庫直接到單位地庫,減少了與霧霾天氣的接觸。
  在選擇未減少開車選項的受訪者中,23.81%受訪者不知道少開一輛車能對減少霧霾有多大作用。“我覺得霧霾和多開、少開車的關係並不大,尤其是我們這些私家車主。”車主張先生認為,此次霧霾除了氣候原因,工廠排放、公車私用所產生的污染影響更為嚴重。
  ■ 案例
  公益人士一周內只開了3次車
  唐祝英任職於一家公益機構,長期關註塵肺病等呼吸問題,從本月21日出現霧霾之後,她一共只開了三次車出門。
  據她介紹,她家住在石景山區,而單位在CBD的SOHO現代城,平時沒有交通管制的情況下,開車出門也要一個半小時。走在長安街上,看著霧霾中一個個戴口罩的行人,“像是美國大片中世界末日的感覺”。
  “厚厚一層全是灰,居然還油膩膩的。”昨日上午臨出門前,唐女士的丈夫習慣性地先擦了一下私家車,結果抹布剛擦上玻璃窗就全臟了,“如果這些油灰經過呼吸進入肺泡,肺受得了嗎?”
  唐女士曾有數年在“大愛清塵”公益項目工作,見證了不少塵肺病人的生命晚期,病人們往往都是一口氣上不來,被活活憋死的,因此當從新聞中知道北京霧霾將持續整整一周的時候,她就主動轉換了出行方式,比如乘坐公共交通或者搭乘家人的車輛一併出行。
  “從我做起減少排放”,唐女士說,如果不是很著急的情況下,她也會錯峰出行以減少暴露在污染空氣中的時間。
  ■ 分析
  開車躲霧霾是消極逃避方式
  “其實很多人並不瞭解,開車對PM2.5的貢獻有多大。”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庚辰表示,形成霧霾的兩大根本原因,一是由於大氣當中顆粒物的濃度增加,在不利於擴散的氣象條件下,擴散不出去而造成霧霾,另一個根本原因是顆粒物的排放。
  王庚辰說,由於氣象條件屬於自然因素,很難控制,人類能夠控制的就是減少污染物的排放。
  今年1月2日北京市環保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通報,北京市的大氣污染來源主要包括兩大類,一類是本地排放來源,一類是外來傳輸來源,其中75.5%為本地排放產生的,這裡面機動車污染占比最大,占22.2%。
  對於僅有10.26%的車主少開車是因為發佈了橙色預警,王庚辰表示,這反映出,很多人並不瞭解橙色預警的意義,“從黃色預警到橙色預警,預示著霧霾在加重,預示著政府及其他各個方面在治理上要加強。”王庚辰認為,這個預警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需要加強。
  在沒有少開車的車主中,50.79%的車主認為,乘坐公共交通接觸霧霾更多,開車可避免霧霾。對此,王庚辰表示,“車主個體在開車的過程中受PM2.5的影響減少了,但增加了空氣中的PM2.5濃度,也就是說你對重霧霾的形成做出了貢獻,沒有對消除重霧霾做出貢獻。”
  王庚辰認為,這是一種消極的躲避方式,不應該提倡,從治理霧霾的角度,還是提倡市民乘坐公共交通。
  專題統籌/新京報記者 盧漫
  本版採寫/新京報記者 盧漫 張玉學 張媛 王卡拉 實習生 鐘婧圓 何永霞  (原標題:與霾共處 近四成車主少開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l24flrri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